欢迎访问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注册址!

党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寻迹红旗渠 感悟革命奋斗精神

作者:张卫国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08:44    访问量:    来源:思政处    审核:

   

 

为了探寻中华民族精神的红色基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2018年盛夏,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冒着酷暑、几经辗转到太行山深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清凉的渠水消减了身体的酷热,焕发了内心的思考。林州,地处冀豫晋三省交界处,浅层地下水匮乏,常年干旱少雨。20世纪60年代,在共和国最艰苦的岁月里,面对“旱魃为虐”的生存环境,十万林州干部及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苦干十年,修成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珍藏了许多当年的黑白照片和影像资料,直观讲述了林州人民十年磨一剑、引水建山渠的壮观场景。一幅幅照片上的修渠人为了除石排险,用一根绳索捆住自己的腰部,吊在悬崖峭壁上,手中紧握长长的撬杠,悬在空中飘荡,令学习者深感工程建设的艰辛和危险。红旗渠就是用这样最原始的工具、最简单的方法修成的。

50年前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成的红旗渠,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和情怀。红旗渠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继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当年,时任林州县委书记杨贵同志提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的豪迈誓言,就代表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无惧无畏的担当精神、实干苦干的过硬作风,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内涵。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当年修建红旗渠,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先例,又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林县的党员干部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责任担当和胆识,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决然打响了这场硬仗。修渠过程中,党员干部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总是承担最繁重的任务,共产党员担当起建设红旗渠工程重担,产生了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红旗渠起步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有人对工程提出质疑,但是林县县委坚信,举办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正是这种人民利益至上的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忠诚,使得林县县委敢于不顾一些人反对,毅然决定在最困难的时候挑起了这副重担,把改造自然的斗争坚持到底。新时代呼唤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只有一心为民,敢于担责,才能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的拥护。杨贵在《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一文中写道“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精确而又深刻的阐述了敢于负责,为民担当的红旗渠精神。

敢于奋斗,求真务实。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过程中,想得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和红旗渠的关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修理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域,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战胜了无数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农田设施。伟大的中国人民自古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我们现今拥有的一切成就,都凝聚着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人民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人民的巨大牺牲。红旗渠是勤劳的林县人民实干出来的、苦干出来的、是靠奋斗建成的,为了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生存状况,林县人民风餐露宿、日夜奋战,一锤一钎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正是当年的修渠人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红旗渠这座精神丰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当代中国人更需要发扬奋斗精神、实干精神,以实绩实效来实现美好幸福的生活。红旗渠里流动的是一渠清水,也流淌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血夜。红旗渠建设周期长,十年磨一剑,修渠人都缺衣少食,经济极端困难,红旗渠总投资6865万多元,党员干部总是吃苦在前、以苦为乐,劳动标准始终高于群众,口粮标准始终低于群众,严于律己、清廉勤政、高风亮节。新时代需要健康朗朗乾坤、海清河晏的政治生态,共产党人更加需要明法度、讲纪律、守规矩,才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敢于梦想,艰苦奋斗。河南省林州市是一个“掘地尽石,凿井无泉”的严重干旱缺水地方。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无收。历史上也修了一些水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林县人民梦想通过重新安排河山,过上好日子。修渠过程非常艰苦,找不到合适住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露天打铺。修渠人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上工地,用原始工具修建红旗渠。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艰苦奋斗支撑着中华民族自强自立,推动着国家不断发展进步。共产党人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改变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当今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过时。讲艰苦奋斗也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梦想,要具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都生动展示着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在悬崖绝壁上书写教材传奇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敲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彰显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英雄情怀,都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准确阐释红旗渠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将自己的对红旗渠的所见所闻,对红旗渠精神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注册址 - 350普京集团新网站线路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0330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