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注册址!

桂竹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竹文苑  >  正文

唢呐声声 傲骨绝唱——《百鸟朝凤》观后感

作者:薛威振   时间:2022年10月17日 09:45    访问量:    来源: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审核:

电影《百鸟朝凤》的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在这八百里秦川之上,小到农闲听曲儿解乏,大到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唢呐匠人的演奏表演。

焦三爷是远近有名的唢呐老艺人,是无双镇唢呐行业的领军人物,《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焦师傅才能胜任。他带领着自己的焦家班,和徒弟们默默的传承着唢呐这一传统文化。现在焦三爷老了,迫切需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小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认可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焦三爷平时不苟言笑,外冷内热的师父使尽招数……

我有幸生长于唢呐之乡,从小便耳濡目染,可以说,唢呐伴着我长大。从电影《百鸟朝凤》当中,我能找到一种强烈的共鸣。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坚持。唢呐演奏,需要吹唢呐的人拥有胜于常人的肺活量。可论肺活量,天鸣比不上师弟蓝玉。师傅让天鸣用芦苇杆吸河水以提高肺活量,日复一日的练习,终于有一天天鸣用芦苇杆吸到了河水,他兴奋的跑去告诉师傅。师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给他换了一根更粗更长的芦苇杆……从电影中我们能看到,主人公天鸣能够接受师傅的技艺传承,得益于对唢呐演奏的不断坚持练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打牢基础,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电影中,一次天鸣所带的游家班去做演出,东家同时请了西洋乐队。观众出于猎奇心理,都纷纷跑去观看西洋乐队表演。唢呐的演奏受到了异国音乐文化的冲击。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如何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呢?我认为,这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对一种事物的新鲜感渐退之后,如何才能让观众一直喜爱呢?只有创新。中国在5000年文明之中,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传统优秀文化,像我们的戏曲文化,诗词文化,书法文化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文化工作者们、文化传承者们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层面的文化认可,提高大众的文化自信心。在电影中,天鸣的发小结婚并请了八人同台的唢呐演奏,但演出还没有结束,就被发小用红包叫停了。发小只是拗不过父辈的思想,才走了一个形式罢了。以发小为代表的年轻一辈,并不对传统的唢呐文化报以极大的认同。唢呐精神没有更深的感染人心。这提醒我们,在对传统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传承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提高普通群众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如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植根在人民群众内心,影响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师傅们因材施教,循循教导。电影中,焦师傅看出来天鸣气力不足,便对他制定了合适的教学方法。用芦苇杆吸水以锻炼提高肺活量,故意不带他演出;先给蓝玉发唢呐,也是为了磨练天鸣的心性,使天鸣能够放平心态,刻苦练习唢呐演奏的技巧,达到“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境界,最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唢呐匠人。正所谓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有天赋的徒弟,同样也离不开师傅的耐心教导,离不开师傅的认真培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给文化传承者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让他们可以凭借本文化的一技之长,创造更多的财富,好好地生活于当下。电影当中,天鸣的师哥们为生计所迫,纷纷离开唢呐行业,去城市做工,甚至有人受到工伤,一辈子不能再吹唢呐。唢呐传承人的数量日趋减少,唢呐文化产业受到了冲击,甚至没落,这点引人深思。

影片中,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对已故之人生前的评价——德行平常的一般人,只吹两台,品德中等的人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最具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任何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它存在的深刻内涵。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在欣赏传统文化艺术表面的同时,更应该深挖其内在美。

观看了这部影片,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唢呐艺术的魅力,也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化自信心。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坚持一个原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尊重差异,理解差异,要吸取外来艺术文化的精华,将创新融入到本土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注册址 - 350普京集团新网站线路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0330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