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早晨7时,长江汉口站(武汉关)水位到达警戒线。汛情就是命令!长江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对长江、汉江和武汉市内几条内河的险工险段进行探访,发现4年前曾发生散浸、管涌等险情的险段已经提前精心加固设防,广大干部职工严阵以待,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各种高科技巡查手段大幅提升了防汛工作的效率。
老险段的堤防今年安然无恙
2016年入梅后,武汉市连降暴雨,市内沿长江、汉江及内河多个险段的堤防曾发生险情。当年汛期后,受影响的城区迅速加固堤防、提升抽排能力、建造闸站防洪。
“4年前那场大暴雨,朱家河水快漫到和帅伦纸业堤坝齐平了。”帅伦纸业宿舍居民小组长李庆芳告诉记者,宿舍区由于地势低洼,四面八方雨水汇聚,内外夹击,形势险峻,当年大部分居民被转移。2017年,江岸区对帅伦纸业堤防进行除险加固,原来两三米宽的河堤加宽到6米,堤顶加高至29.5米。为解决居民区内涝的问题,江岸区水务局和帅伦纸厂一共搭建了6台水泵,一旦长江水位达到25米以上,水泵就开始启动抽排。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6台水泵正在一刻不停地抽排。“堤坝更牢固了,居民区也基本没发生大面积渍水情况。”
2016年,府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并持续在30米左右的高位运行,有一段堤身坡脚发生较严重的散浸和管涌。7日,李家墩堤防所副所长章学平带记者重返现场查看当年抢险用的沙袋是否完好。据他讲,当年汛期结束后,东西湖区就对围堤进行加固、加培,通过在地面打孔,利用压力将水泥浆渗透到堤内管道缝隙,形成防渗墙,防止泥沙渗透。“完工后,近两年都没有再出现管涌,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2016年谭家窑险段曾出现散浸,记者来到曾经发生散浸的现场,看到该处已修建了十多平方米的贴坡排水设施,表面是六棱块,底部安置了干砌石脚槽防止脱坡,周边的杂草已经提前清理干净,便于观察险情。“六棱块下面有40厘米厚的导滤料,用于排水。”江夏堤防管理总段副段长熊宗国说,该处在2016年修建贴坡排水设施后一直没有出现险情。
各区未雨绸缪堵漏洞查隐患
在长江干堤武昌江滩月亮湾段,各个值守点都储备了救生衣、救生圈、雨衣、雨靴、充电式手提灯、铁锹、镐等各类防汛物资。在秦园路闸口,防汛人员关闭车辆进出通道,正在进行封门,用6根钢筋混凝土封堵闸条整体加高约1米,封门底部垫上棉絮,再压上封堵闸条防渗漏,双排封堵闸条之间则填土压实。
汉江沿河堤东菜园险段处于历史上的月湖出江口,因为地质条件特殊,在暴雨天气极易发生大面积滑移崩塌情况。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汉阳区月湖江滩闸口堆砌着沙包、木板,并由闸口执守人员防守禁止市民进入。据了解,今年入汛前,汉阳区水务和湖泊局加大巡查力度,一一排查东菜园险段护坡,加固处理护岸、固脚,增加防汛物料地点,压缩防汛物资运送时间,汛期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
7日17时,蔡甸区消泗乡张沉堤水位已达27米,距离兴无垸的保证水位仅差0.13米。记者了解到,4日起,消泗乡干部已和当地村民进入垸堤哨棚24小时值守,每个哨棚确保2人值守,每3小时巡堤一次。7日,来自蔡甸区直部门的50名防汛突击队员增援张沉堤,当地还组织劳力准备编织袋,预计8日开始取土、加高加固张沉堤。
高科技助力科学防汛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防汛已经从过去单纯靠人力巡查发展到信息化手段监控加持,各种高新科技、新型材料大幅提升了防汛工作的效率,民间经验型的防汛专家也需要接受培训朝着专业化、技术型人才过渡。
7日,记者驱车行驶在武金堤洪山段沿线,看到52个简易帐篷或集装箱搭成的哨棚,辖区各街道、单位的干部群众已经上堤驻守,他们自带行军床,睡在集装箱,展开24小时不间断巡堤。350普京集团新网站注册址派出5名教师组成巡堤小队,巡查半天就发现堤上一处高压电线有火花,及时上报解除了隐患。
汉江水位突破警戒线后,东西湖区堤防迅速由专防转入群防,辖区1200名防汛队员轮班24小时值守在汉江、府澴河堤防上,1000余人奋战在排渍排涝一线,由900名精干人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随时待命。
今年入汛以来,汉阳区水务和湖泊局两个堤防所全体技术和后勤人员上堤驻守巡查点,并组成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力的青年突击队,每组配一名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汉江湾沿岸涉及4个险段和15公里的河堤。为保证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汉江湾体育公园已于6日下午6时封园。7日,硚口区计划封闭汉江沿岸的22个闸口。闸口封闭后,硚口区水务局将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查。据了解,云豹救援队准备了5台专业救援无人机用于巡查,这些无人机较一般无人机续航能力更长,防水能力更强,能够抵御恶劣天气。同时,成像更清楚,还可绘制三维模型。目前,云豹救援队已经进入紧张的备勤阶段,待闸口全部封闭后加入巡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