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风,是大学的灵魂和气质,也是立校之本。自2015年启动“学风建设”以来,我校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各部门积极联动,齐抓共管,扎实推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当前,我校的学风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问题令人堪忧。优良学风离我们有多远?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校园,对潜藏在校园的不良学风进行了调查。
学风“不良化” 表现何在?
本报记者在校园进行了随机采访,数据显示,带早餐进教学楼、上课玩手机、座位挤后排、躲厕所抽烟、作业抄袭等现象被公认为“不良学风TOP5”。
7:50,第一节课的预备铃打响,路北宿舍的小王(化名)来不及吃早饭,路过today便利店,随便挑了几个粉丝包,向教学楼箭步飞奔。“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搭上去8楼的电梯,要是人多坐不了,气喘吁吁爬上楼就要迟到了。”
其实像小王这样带早餐进教学楼的学生并不占少数。连日来记者在教学楼蹲点采访发现,每天第一节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铃声打响的那十分钟,往往是校园最热闹的时候,很多学生一手拿书,一手拿早餐,三五成群“挤”进教学楼。究其原因,不少学生表示,因为起床太迟,根本没时间坐在食堂吃面或喝粥,即使在路边买几个包子也只是临时填填肚子。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胡文献告诉记者,大二学生的课间有三十五分钟,他们班很多男生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去吃早餐。
此外,课堂“低头族”和“后排党”也成了不少老师头疼的事。在记者的随机采访统计数据中,有60.41%的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在20分钟以上(每节课按45分钟算),其中交友聊天的人数最多,还有一部分人用来看电影、玩游戏。如果上课期间有消息震动,27%选择立即点开。面对“上课忘记带手机,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有29.25%的学生无心听讲,感觉浑身不自在,还有17.26%的学生选择课间回去拿手机。有三分一的学生熟知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性,但自控力太差难以拒绝。在众多受访者中,45.22%的学生每月手机上网流量在800M以上。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小邓(化名)滔滔不绝地和记者分享起一次玩手机的经历。“在一次上高数课时,本来打算好好听讲的,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但是突然看到了偶像的最新动态,便立刻点开浏览,越看越有兴趣,还百度搜索相关的消息,感觉整个人都沸腾了,在兴奋之中,才发现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学风“畸形化” 原因何在?
上课迟到挤后排,小组讨论不积极却偏爱玩手机,去图书馆不带书籍资料必带电脑充电宝,每隔几分钟就要刷刷微信朋友圈•••••纵使上课老师强调纪律千百遍,学生依旧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学风建设俨然“畸形化”。
有关心理专家表示,很多学生摆脱了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进入到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强烈的落差感让自己在思想上有所放松,缺少必要的约束和调控能力使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随之减少。缺乏目标的他们,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逐渐变弱,互相影响之下学习风气也慢慢“变味”。另外,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正悄无声息引领着主流的交流模式,大学生在教学内容已掌握或者对课程毫无兴趣的时间段,与同学、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获取他人信息,发布、更新自己的信息,从中获取一定的满足感,或者干脆就是打发时间。
“大学自由了,老师不会全身心管我,我就可以随心所欲,高中我被管着太久,如今大学没有了束缚,上课我就可以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汽车与航空学院的吴同学如是说。因此,不少老师表示,95后大学生脱离了父母、老师的严格管教,思想和行为都不自律,在学习上没有方向感,长期处于迷茫状态,这也是学风“畸形化”的原因之一。
学风“正轨化” 良策何在?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的工程,正班风,扬教风,促学风,树校风需要全校各级部门、各位老师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工作,以教风领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助学风,形成“学校主导、部门协调、系部落实,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师生共建”的良好工作模式。
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导致某些课程固化、缺乏新意,也使得学风走“下坡路”。公共课部程老师认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就算学风建设的口号喊得再响,学生不去积极响应,那么学风建设也只是徒有噱头罢了。学校在学风建设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的决定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不断丰富授课内容与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智能手机作为服务学习的工具、将手机屏幕作为课堂的延展,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也能踮起脚尖,摘取课堂学习成功的果实。只有这样,学风建设才能坚持长久,才能真正得以施行。
物流与交通管理学院大一学生符玲是一名班干部,她认为学风建设最基础要从班风抓起,班委要在这个过程中起表率作用,积极组织班会、板报宣传等文化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协助老师“正班风”,从而营造好的群体氛围。
专家认为,学风建设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学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刮一阵风,需要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建立机制、管理单位和具体细则,并时常开展各项活动,使其深入人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相关链接】 高校学风建设典型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首先,他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科研、人事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其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拟定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开展学风建设检查,组织编写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组织编写教师、学生学术规范手册。最后他们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学院院长为本单位学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宗旨,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学而知不足”的观念,积极开展“调研了解学风、动员开展学风、制度保障学风、活动促进学风”的学风建设,弘扬优良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